报告题目:
俯冲—碰撞带熔/流体-大理岩反应和深部碳迁移
主要内容:
汇聚板块边缘的碳循环制约着地球内部—表生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俯冲—碰撞造山带变质脱碳过程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对于变质脱碳的岩石学机制和过程等关键问题仍缺乏准确和深入认识。本报告关注了俯冲—碰撞造山带两个重要过程中变质脱碳行为和效应:(1)俯冲板片释放的熔体与上覆大理岩(变质碳酸盐沉积物)的反应过程;(2)碰撞后幔源岩浆/流体与上盘地壳中大理岩反应过程。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热力学模拟和碳迁移计算结果表明:(1)熔/流体渗透大理岩及二者之间的交代反应可引发显著的CO2释放,并形成低黏度含碳熔/流体,促使碳发生长距离迁移;(2)交代熔/流体成分控制了脱碳反应的产物和脱碳量;(3)在整个造山旋回中,大理岩经历幕式的(间隔>5 Ma)流体渗透脱碳过程;(4)脱碳反应也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简介:
郭顺,男,1982年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高压变质作用和俯冲带熔/流体活动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硬柱石榴辉岩的识别标志,为认识大陆俯冲带热结构和流体演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2)发现含电气石超高压榴辉岩,揭示了俯冲带深部硼循环;(3)研发绿帘石原位Sr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于示踪俯冲带流体源区和演化过程;(4)创建复杂开放体系元素迁移计算-图解方法,揭示俯冲带水/岩反应机理和元素迁移规律。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参加科技部973项目2项和基金委重大项目2项。担任《Terra Nava》副主编,2017和2021年分别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和优秀会员;2019年获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2020年获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