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特提斯带东段缅甸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缅甸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经东构造结东南向的延伸,是全面认识特提斯带造山带形成的关键地区,并且发育有重要的Cu-Au/Sn-W等金属矿产资源。通过梳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认为,西缅地体的白垩纪-渐新世岩浆岩及Cu-Au成矿作用与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可类比,滇缅马苏地体的侏罗纪-始新世岩浆岩与Sn-W成矿带可以延伸到云南腾冲地区。缅甸中生代-新生代岩浆和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中-新特提洋壳俯冲和随后~50 Ma以来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密切相关,且洋-陆岩石圈持续地俯冲控制了缅甸巨型Sn-W成矿带的形成。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50 Ma以来大洋-大陆岩石圈俯冲转换的时空变化、深部过程及成矿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西缅地体的构造属性,超大型Sn-W成矿带的成因机理等。
个人简介:
李金祥,男,1981年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特提斯带岩浆与成矿作用。近年来取得主要学术成果如下:①揭示班公湖带多龙超大型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系统的结构及其过渡机制,并提出该带俯冲-碰撞斑岩-矽卡岩Cu±Mo±Au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模式;②揭示了青藏高原后碰撞背景成矿斑岩继承了早期俯冲岛弧阶段岩浆形成斑岩型铜矿床的能力;③系统建立了青藏高原邻区缅甸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岩浆-成矿作用的模式,提出洋-陆岩石圈多期俯冲控制了缅甸巨型Sn-W矿带的形成。主持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以主要骨干参与中科院专项A、专项B、基金委重大和科技部深地资源勘查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及合作者在GCA、MD、OGR、Lithos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2篇入选高被引论文(Top1%),SCI引用2000余次。获得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以及2020年度第18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