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2023年2月10日

会议四号通知


2023年2月10日-3月10日

摘要重新调整、提交


2023年2月28日

会议五号通知(确定专题讲座、专题设置等)


2023年3月10日

摘要变更、提交截止


2023年4月10日

会前缴费截止


2023年4月16日

会前讲座报到


2023年4月17日

会议报到、会前讲座


2023年4月18-20日

学术年会


2023年4月21-22日

野外科学考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特邀报告人介绍

专题十三 特邀报告人介绍 毛竹

更新时间:2021-10-28 09:51
特邀报告人介绍


 毛竹.png


报告题目:

深部碳循环与520千米不连续面分裂


主要内容:

在地幔内部,由于矿物相变、横向物质分布不均一、矿物各向异性等因素,存在不同尺度的速度界面。以地幔过渡带为例,全球性的由橄榄石在同质异象体间的相变在410和660千米深度引起的波速不连续面就是划分上下地幔的重要标志。在地幔过渡带内,橄榄石同质异象体瓦兹力石相变为林伍德石时,还会在520千米深度引起速度的陡然增加。更为复杂的是,520千米不连续面在全球不同区域还被观测到会发生速度界面的分裂——即在500-520和560-580千米深度观测到双界面特征。在本项研究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当地表碳酸盐随俯冲板片下沉,参与地幔物质循环,在与地幔矿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引起俯冲洋壳成分的改变,并指出深部碳循环与520不连续面的分裂密切相关。


个人简介:

毛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200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全职回国,主要从事在地球和行星内部的极端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研究物质的物性,揭示地球和行星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确定重要挥发分,如氢、碳在地球内部的存储、输运以及和地幔内部物质的相互作用。发表国际SCI论文60余篇。2012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人才青年项目,2015年获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获AGU矿物岩石Early Career Award,2019年当选为美国矿物学会Fellow,2020年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